佛塔的寓意和起源和大的汉白玉石塔图片

佛教发源于古印度,是与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并称的世界四大宗教之一。每个宗教都有代表自己文化符号的独特建筑形式,基督教是教堂、伊斯兰教是清真寺、道教是道观、佛教是佛寺和佛塔。那么,“塔”在古印度佛教中称作“窣堵坡”,“私偷凝”是梵文Stupa和巴利文Thupo的音译,简称为“究婆”和“塔婆”。在缅甸称为Pagoda、锡兰称为Dagaba,汉文意为“聚”、"高显”、“方坟”、“圆冢”、“灵庙”等。下图是大型佛塔图片样式:

而“塔”则是古代*人给予这种印度传来的建筑形式的一种形象化的称谓,最早见于晋代葛洪写的《字苑》一书。《字苑》云:“塔,佛堂也,音他和反。”自从“塔”字出现以后,很多佛经、辞书和字典对此进行了不少的考证,较早考证的是南朝梁大同九年(公元543年)顾野王所编《玉篇》一书中有“塔”字:“塔,他盍切,字书:塔,物声。《说文》云:西域浮屠也。”

针对这个说法,宋代法云所编《翻译名义集》卷二十《寺、塔、坛、幢篇》却认为:“宰堵波,《西域记》云:`浮图,又曰偷婆,又曰私偷簸,皆化也。此翻方坟,亦翻圆,亦翻高显,义翻灵庙。刘熙《释名》云:庙者貌也,先祖形貌所在也。又梵名塔婆,发診曰:《说文》元无此字,徐镇所加。云西域浮图也。

言浮图者,此翻聚相。《戒坛图经》云:原夫塔字,此方字书乃是物声,本非西土之号,若以梵本,瘗佛骨所,名曰塔婆。也就是说,在我国魏晋以前诸书中如《后汉书》、《三国志》等都只称佛图、浮图等,尚无“塔”字。到了唐代贞观年间(627—649年)玄应所编《一切经音义》及贞元四年(788年)到元和五年(810年)慧琳《大藏音义》才有关于“塔”字的叙说。

《一切经音义》卷六《妙法华严经卷一》上说:塔字,诸书所无,唯葛洪《字苑》云:塔佛堂也,音他和反。《大藏音义》卷二十七《妙法华严经卷序品第一》也是同样的说法。到了清代乾隆年间,“*学者阮元依据唐代玄应所编《一切经音义》和慧琳《大藏音义》关于“佛塔”的叙说,在他所编的《挲经室集》续集三《佛塔性说》一文中,作了概括性叙述:

东汉时,人们把释迪牟尼教的教义和传入人都称为“”浮屠。而他们所居住、所崇拜的别无他物,只是一座七层、九层、高数十丈,层层有楼梯栏杆的建筑物,古印度文称作`窣堵波、晋、宋、姚秦间,翻译佛经的人,把窣堵波这个字与*原有东西相比较,没有这样的东西,也没有相应的文字。把它译做`台'吧!而台又不如它的高妙,于是便另外造出一个“佛塔”来。“佛塔”首先见于葛洪的《字苑》。“塔”这一字造得很好,它采用了梵文佛字“布达”的音韵,较旧译浮图、佛图更为接近。加上土作偏旁,以表示土冢之意义,也就是埋佛的土冢,这就十分切合实际的内容了。

我国古代常称佛塔为“浮屠”、“浮图”,如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就说:“佛塔,西域浮屠也。从土,荅声。”清代的朱骇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中认为,“佛塔”字初见于公元536年的一个铭文中。“浮屠”大概是佛陀(buddha)的音译。我们常说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中的“浮屠”就是指塔婆,它是埋藏佛陀舍利的地方,相当于*的坟墓。佛陀在世时,人们以佛陀为中心,佛陀涅集后,人们就以埋藏佛陀舍利的佛塔为精神中心,塔就成了佛陀的化身。

最大的喇叭塔、汉白玉佛塔简介

*现存最早的喇嘛塔是元大都的妙应寺塔,在妙应寺(俗称白塔寺)内,建八年为瓶形佛塔,是尼泊尔匠师阿尼哥的作品。妙应寺塔十分雄伟,高达51米,上下可分三段:下段为三层基座,平面都是多角折角十字。中段为塔身,圆形,实心,粗壮而饱满,身下有比例很大的覆莲座和数层线道。当初佛塔身上还雕琢有单柞、宝珠、莲花、交柞等藏传佛教特有的图像,并包覆珠网续络,现已剥蚀不存了。上段在塔身上先置多角折角十字须弥座,再上为巨大的实心相轮十三层,层层显著收小,称“十三天”,承托塔顶。塔顶是在直径达9.9米的巨大青铜宝盖上,置高达5米的铜喇嘛塔,宝盖周围垂着镂空铜片和铜铃。

下图是汉白玉佛塔设计图:

下图是汉白玉石石塔图片

妙应寺塔除塔顶为铜质外全用汉白玉石材砌,外表贴砖,并涂刷白灰,光洁如玉,所以又称“玉塔”,“汉白玉石塔、白塔”等名字。铜质塔顶显金色,金白对比,气氛崇高圣洁。全塔比例匀壮,气势雄浑阔大,与元大都城市建筑的整体风格十分谐调,是瓶式喇嘛塔造型*杰出者。

作者:欧阳广彬

敬业的牌坊牌楼雕刻厂家,我们专注、用心制作,追求极致........

版权属于: (http://www.shidiao136.com/shilangan/)(12301688.com)版权所有。

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本文来自:http://www.shidiao136.com/shilangan/archives/1739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
  • 文本由 发表于 2018年11月14日23:30:14
  • 除非特殊声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
汉化佛教寺院石塔佛塔石经幢雕刻:传统与创新的融合 石塔_佛塔经幢

汉化佛教寺院石塔佛塔石经幢雕刻:传统与创新的融合

汉化佛教的寺院建筑以其精美的雕刻艺术和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于世。其中,塔、经幢等雕刻建筑元素不仅具有宗教意义,更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雕塑艺术的瑰宝。本文将详细介绍汉化佛教寺院建筑雕刻的特点和价值,以及其对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影响。 一、塔的建筑形式与特点 塔是佛教特有的一种建筑形式,原指为安置佛陀舍利等...
阁楼式佛塔石雕舍利塔建筑的三个发展阶段 寺院雕刻

阁楼式佛塔石雕舍利塔建筑的三个发展阶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阁楼式佛塔石雕舍利塔建筑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可以追溯到隋朝,这个短命的王朝统治中国仅仅持续了三十七年,然而隋朝皇帝却在建筑和工程设施方面做出了史无前例的贡献。第二阶段则延续至唐代,跨越了两宋和辽金时期。最后一个阶段则发生在元明清时期,标志着我国佛塔石塔和舍利塔发展的混...
舍利塔的作用是什么-寺院石塔图片大全 石塔_佛塔经幢

舍利塔的作用是什么-寺院石塔图片大全

石雕舍利塔属于石塔的一种,在佛塔体系中属于重要建筑,是佛教中的宝藏,在佛教寺庙中,你可能会经常看到一个独特的建筑物,它高耸入云,庄严而神秘。这就是舍利塔,被用来存放佛祖释迦牟尼或后世高僧舍利子的塔。舍利塔通常由石头制成,是佛教灵性与建筑美学的结合体。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舍利塔的背后故事和栖霞寺舍利塔...
佛塔的图片种类和产生历史 寺院雕刻

佛塔的图片种类和产生历史

塔是中华民族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忠实载体,是华夏建筑文明中一颗璀璨明珠,凝结着古人深邃的智慧和精湛的建造技艺。它随佛教而来,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蓬勃发展,千百年来承载着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建筑技艺的更迭和变迁。 佛塔图片 由于佛教在中国历史中发展的延续性,佛教建筑的发展未有割裂,而其中最受惠者莫过于“塔”...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