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陵园大门口修建石牌坊在古代就有这样的例子,这时候的陵园石牌坊就是这座陵园的大门,陵园大门石牌坊修的气派是整个陵园都醒目,从艺术角度看,*陵园石牌坊艺术萌生极早,经过了漫长的美术历史,到明清时期发展成了顶峰。

我们就是清昭陵陵园大门为例子,清昭陵石牌坊的概况辽清昭陵,位于沈阳北部,俗称北陵,和沈阳的清福陵、抚顺新宾的永陵共称为关外三陵。在这关外三陵中,清昭陵建筑最具代表性,整体布局完整,气势磅礴、宏伟壮观,是现存古代帝王陵寝中保存最完好的陵墓之一,陵寝中埋葬着清朝的第二代君主清皇太极及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清昭陵的大门石牌坊建筑装饰反映了清早期的建筑文化特征,为我们研究早期清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财富。清昭陵在2004年7月1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昭陵整体分布为坐北朝南,上承太祖福陵,下启世祖(顺治)孝陵,其中石牌坊建于清崇德八年至顺治八年,中间经康熙、雍正、乾隆历朝增建。直到1801年(嘉庆六年)全部完工。

清昭陵占地18万平方米,整体布局是效仿前朝明朝黄陵以中轴线为主体建筑,其余建筑在两侧排列对称,由南至北分前、中、后三部分,而且每一部分又具有满*特点,前部为朝,后部为寝,主体突出,彰显皇室特征。从前到后依次为:前部,从下马碑到正红门,包括华表、石狮、石牌坊、更衣厅、宰牲厅;中部,从正红门到方城,包括华表、石像生、碑楼和祭祀用房:后部,是方城、月牙城和宝城,这是陵寝的主体。

前部:从马碑起到正红门为止为**部分。 下马碑是乾隆四十八年冬巡时,将永、福、昭三陵下马木牌一律改为石碑,“以昭永远” 。次第为二华表,二石狮,三洞石桥(又称“神桥”),桥下是“玉带河”。
中部:面对正红门进入方城为陵寝的中部,在正红门北侧有三条石路,该石路用石板铺制,有三条径直通往大碑楼。这条与“神门”相连的“神道”,不单皇陵中在使用,通常一般的坟墓前修砌的道路也可称之为“神道”。昭陵有华表柱三对,石像生共六对,北部正中建有一座碑楼,大碑楼是皇陵最神圣的地方。

碑楼东西两侧坐落着仪仗房、茶膳房、洗涤房、果房,各三开间,均为祭祀用所。
后部:这是陵寝的核心部分,沿着城墙围绕,可将昭陵尽收眼底。
整座皇陵结构主次分明,掩映于四周茂密的苍松翠柏之中,神秘庄重。昭陵是帝王陵寝建筑,彰显着皇权的威严,在建筑风格上,汲取汉蒙藏的建筑精华,融合在满*皇家建筑艺术中,也是满汉劳动人民血汗与智慧的结晶。

清昭陵石牌坊的整体布局
清昭陵石牌坊位于清昭陵正红门前,是一座仿木结构的四柱、三间、三楼、歇山式檐楼的石制牌楼。石牌坊全高十五米,长约十四米,坊檐共有三条大脊、八条垂脊,其上雕饰云龙、鸱吻、走兽、缠枝莲等吉祥纹样。从大脊、垂脊、鸱吻、走兽、到结构的勾头、瓦件以及下面的斗拱、额枋、横梁、栏板、铺首、雀替等均为仿木石雕,横枋、上枋、下枋上雕饰着云龙戏珠、吉祥八宝,以及缠枝莲、卷草纹等吉祥纹饰。石牌坊每根枋柱底端均有两个夹杆石兽,其中南北相背的是四对石狮,东西相背的是一对獬豸。石兽蹲踞在须弥座上,昂首挺胸,活灵活现,好像在忠实地守卫陵寝。石牌坊石雕设计巧妙,雕刻技法高超,集平雕、圆雕、浮雕、透雕等各种雕刻手法于一体,纹饰清晰,可称之为一件石雕艺术珍品,也是清代石雕艺术的代表之一。
作者:长城石雕公司
敬业的牌坊牌楼雕刻厂家,我们专注、用心制作,追求极致……..
版权属于:http://www.shidiao136.com/shilangan/版权所有。
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本文来自:http://www.shidiao136.com/paifang001/archives/1266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号
- 我的微信号扫一扫
-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