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忠烈侯鸡心祠位于惠济区古英镇鸡公庙村。 是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5月18日,记者走进济心寺。 红色外墙上挂着“郑州汉石雕博物馆”的牌子。 绕大殿向南走,穿过石板路,再经过破旧的石门,花园里摆满了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石狮子,引人注目。
它们具有不同的形状,并且很少相同。 石狮子大多成对出现。 郑州汉石雕博物馆副馆长王志民表示,石狮子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常用的装饰物。 宫殿、寺庙、桥梁、府邸、陵墓……都被视为吉祥之物。 “这是馆长刘正义的个人收藏,有1000多只动物,但空间有限,只展出了260多只。”
王志民介绍,矗立在园中央的“唐狮”是“园中之宝”。 制作于唐代,重约1吨,在我国现存石雕中较为罕见。 最难得的是它的造型独特,似狮子,似老虎,颜值相当不错。
“灯狮”头扁扁的,十分“可爱”。 “古代可能是有钱人家用来放置路灯的。”王志民说。
心血:10余年变卖财产收集修复石狮
业界称刘正一为“中原古代民间石雕的守护者”。 2000年的一天,他结识了石狮子。“当我回到家乡新郑时,偶然看到农村很多地方废弃的门墩、拴马柱等古代石雕,我被它吸引了。” “它们的精美程度、雕塑的精美和寓意的优美令人震惊。但随着明清时期民居的破旧整修,这些石雕开始消失。”
为此,10年来,他先后变卖了家族传承和收藏的近千件古今名家字画、瓷器、玉器等,凝聚了全家人的心血来收藏、保护。修复石雕千余尊。
十几年来,刘正毅不遗余力地寻找任何机会或线索。 足迹遍及全省及山西、陕西、山东、湖北、湖南、北京等地,行程近10万公里。
希望:捐赠数千只石狮,建设民间石雕博物馆
刘正义有一个愿望:在政府和社会的帮助下,建设一座民间石雕博物馆——郑州华夏石雕博物馆。
“古代石雕艺术是一段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 刘正毅表示,仅靠他自己是不够的。 “其实,从保护的角度来看,这些石狮子应该放在室内展示,风吹日晒、季节变化都会导致它们龟裂、风化。但由于经济实力有限,我已经没有能力进行了对这些石狮进行维护,更好的保护”。
“世界上的瑰宝应该公开给别人看,不应该私藏。石雕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财富,它是一次性的,一旦丢失就无法再生。” 刘正义表示,希望政府相关部门或企业能够重视这些来之不易的瑰宝。 他的石狮被建成郑州华夏石雕博物馆。 他愿意将自己所有的石狮子无偿捐赠给博物馆。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