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使用工具的能力。 人类使用工具耕地以获取食物,织布以获取衣服,造树以获取生活,制造轮子以获取行走。 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后,他们对衣食住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就像衣服和食物一样,用于建造庇护所的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从石头到木头,从三合土到现代水泥,无不展现着人类的智慧。 在众多的建筑材料中,有些材料是独一无二的,堪称“舌尖上”的古建筑材料。
在中国古代,为了使建筑物更加安全、坚固,工匠们在建造过程中尝试了多种建筑胶凝材料(砂浆)。 其中一些非常特别。 它们不仅是食物,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建筑材料包括糯米、血浆、蛋清、红糖等。 用这些成分制成的砂浆在古建筑的建造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胶凝材料是工程建设中品种较多、应用领域广泛的重要建筑材料。 它们也称为水泥基材料。 它们在物理、化学作用下能胶结其他材料,并由浆状物质转变为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硬质物质。 。 现代胶凝材料可分为无机胶凝材料和有机胶凝材料两大类。 无机胶凝材料按硬化条件可分为水硬性胶凝材料和非水硬性胶凝材料。 前者通常称为水泥,与水混合后在空气和水中均能硬化,如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氟铝酸盐水泥、无熟料水泥等; 后者只能在空气中硬化,故又称气硬性胶凝材料,如石灰、石膏、镁质胶凝材料、耐酸胶凝材料等。有机胶凝材料包括沥青和各种树脂等。
糯米浆
水稻种植历史悠久。 至少8000年前,长江流域就开始种植水稻。 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发现了五颗距今12000年前碳化的古稻粒。 大米可分为糯米和粳米。 现在糯米的产量只占全部稻米的5%左右。 但据《齐民要术》记载,北朝时期黄河流域栽培的水稻品种有24种,其中糯米有11种。 由此可见糯米在中国古代的重要性,这可能与糯米在古代可以作为建筑材料有关。
糯米砂浆是中国古代极其重要的建筑水泥材料,主要用于城墙、陵墓、水利设施的建设。 相传,秦代修筑长城时就已使用糯米臼。 历史上著名的糯米臼建筑是始建于隋代的浙江台州天台国清寺。
墓葬中使用的糯米臼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 河南省邓县发现一座南北朝砖墓。 在分析其建筑构件时,发现了糯米。 此后,唐宋元时期的墓葬中普遍使用糯米臼。
水利方面的典型有宋代江苏金坛的本山桥和清代余杭的鱼鳞石池。 《天工开物》对糯米臼的制作方法和性能有详细的记载:“一份灰放入河沙中,另外两份是黄土,用糯米和羊桃、藤蔓拌匀。”汁液坚固,永不破损,名曰三合土。
糯米砂浆耐久性好、韧性强、附着力高、防渗漏。 还有一种说法是,由于古代经常发生饥荒,当人们饥肠辘辘时,有人会把城墙上的土扒下来吃。 这可能是“吃土”的最早形式。
血砂浆
人类的畜牧活动起源于原始狩猎。 古人“收容动物,视其为牲畜”。 我们今天看到的猪、牛、羊等动物都是由野生动物驯化而来的。 在建筑物中使用动物血液并不是中国独有的。 早在2000多年前,古埃及和希腊就开始将猪、牛等动物的血和脂肪添加到建筑中。 根据考古发现,中国的血臼最早应该出现在秦代。 例如,咸阳宫遗址中就含有猪血。 此外,故宫五英殿的柱子和圆明园正觉寺的金刚宝座塔上也使用了血臼。
血砂浆的生产工艺也比较复杂。 血液与生石灰水的比例约为4:1,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主要制作步骤包括四个步骤:首先将猪血等新鲜血液原料放入木桶中,用工具将血块研磨成稀薄的血浆,确保血浆中没有血块或血纹; 其次,用篮子过滤掉血浆中的杂质; 再次将过滤后的血浆放入罐中,在浆液中点入石灰水,边点点边用工具搅拌,达到合适的稠度; 最后静置3到4个小时就完成了。
通过在建筑胶凝材料中添加动物血,可以大大提高建筑物的防潮、防虫能力。 此外,还可以增强建筑物的坚固性,具有防水、抗裂、增加附着力等功能。
蛋清砂浆
蛋清现在主要用来包裹其他食材,爱美的女性也用蛋清进行面部护理。 在古代,蛋清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添加到三和土中,用作建筑物的胶凝材料。 文献和考古资料表明,蛋清臼在古代主要用于古建筑、绘画、楼战等。
福建客家人的土楼在建造过程中加入了蛋清。 工匠们先将糯米磨成粉末,加入冷水慢慢搅拌,然后加入开水熬成稀汤,然后加入蛋清继续搅拌,静置几次。 可以在下班后使用。 同时,蛋清砂浆也被用于陵墓的建造。 例如,清末太监李莲英的坟墓,因修建坟墓时使用了蛋清砂浆,被称为“鸡蛋坟”。 我国一些地区的城墙建设中,常采用蛋清砂浆砌筑城墙,以提高墙体的抗拉强度和柔韧性。
红糖的原料是甘蔗。 甘蔗经过榨汁、浓缩等工序,可以制成富含蜂蜜的糖。 关于红糖的最早文字记载出现在汉代杨符的《异物》中:“其长而长,如竹,食之甘甜,榨之汁如糯米,它的名字叫糖。” 这描述了甘蔗。 制糖的过程。
围龙楼是闽西南、桂北、广东一带的传统客家民居,是一处非常有特色的民居建筑,其中以梅州围龙楼最为著名。 主要为土木结构,墙体为夯土而成。 土壤中混有多种物质,包括沙子、碎石、竹枝和红糖。 混合后成为优良的建筑水泥材料。 使用红糖砂浆的原理是蔗糖对石灰砂浆有减水作用。 蔗糖含量越高,减水量越大,从而增加了胶凝材料的强度,使材料更加致密,提高了材料的抗冻等性能。 、耐腐蚀、耐水性等。
很多时候,糯米、血、蛋清、红糖等材料并不是单独使用,而是经常混合搭配制成砂浆,这就是传统的复合砂浆。 通过混合多种材料,使砂浆中的各种原料相互作用,使砂浆的性能得以优化。
中国历史悠久,拥有许多古建筑。 这些建筑的责任就是反映当时人类生产生活的状况,承载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 古建筑幸存至今,离不开传统的迫击炮。 无论是上面提到的糯米、血、蛋清、红糖等“食性”臼,还是桐油、白芨等其他臼材料,它们的出现都代表了中国古代传统臼材料的创新。也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 探索砂浆的科学价值不仅有助于保护古建筑,也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需要。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