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灯笼(石灯笼)是指用各种石材制成的兼具照明和观赏作用的灯笼。 灯笼按用途可分为供奉灯笼和庭院灯笼。 前者出现较早,一般作为灯用在神佛前,后者则用于园林中作为茶道礼仪和园林小品。
石灯最早的雏形是中国拜佛时点燃的灯,这也是供灯的形式。 这种形式通过韩国传入日本,例如平等院凤凰堂佛前的灯供。 它的意思是“站立的光”。 中国山西省太原市龙子寺遗址的摩崖大佛前有一盏唐代以前的高灯。 这是中国最古老的例子。 韩国新罗遗址里有很多石灯笼。 在庆尚南道庆州的佛国寺、浮石寺、法住寺、华严寺都可以看到。 与今天的日本石灯笼不同,它们的结构更厚。 钦明天皇十三年(552年)佛教传入日本后,石灯笼技术也传入日本。 一般认为,灯笼是在奈良时代(711-794)传入日本的。 当时的石灯多是凝灰岩制成的,所以质地比较软,没有流传至今。 日本最早可见的灯笼是奈良东大寺佛前的金属灯笼。
最早的石灯笼是奈良时代托摩寺制作的。 兴福寺五层塔和中神堂前的中央部分还残留有奈良时代后期的石灯笼台基。 由此可见,最早的灯笼是作为佛前的灯使用的,仅限于室内照明。 平安时代(794-1192),石灯笼被放置在花园中,作为佛前净土式花园的元素之一。 平等院阿弥陀堂前、净立寺三层塔、阿弥堂堂等都有这样的例子。 平安时代后期,佛教专用的灯笼也进入了神社,例如春日大社若宫神社的石灯笼。 由此可见,石灯笼自平安时代起就已在庭园中存在,但其佛教意义更为重大。 后期被神社借用。 在镰仓时代(1192-1333),石灯笼在近畿的寺庙和神社中很常见。 此外,古老的室内灯笼也被移至室外花园,作为花园的照明和装饰。 许多新建的寺庙和神社也有这些古老的灯笼,以显示其悠久的历史。 这说明镰仓时代,石灯笼不仅在寺庙、神社中普及,而且还开始了将石灯笼从供灯改为庭院灯的做法。 室町时代(1393-1573),原本放置在寺庙佛前的大量灯笼逐渐移至神社建筑前。
然而,石灯笼从寺庙到神社的普及最终被寺庙和神社放弃,因为石灯笼容易引发建筑火灾。 建筑与石灯的结合已经走到了尽头,但园林与石灯的结合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将室内灯改造成室外庭院灯的做法不仅经受住了实践的考验,而且也逐渐获得了公众的认可。 尤其是中室町时代后期茶道确立后,被饮茶者发现,并作为夜间蜿蜒道路旅途中的照明。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