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记忆)潘惊石——寿山石雕刻印章

avatar 2023年6月17日12:00:30 评论 1,330
摘要

1963年出生于福州市罗源县的潘惊石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山石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惊石从中国传统文化和自然万物中立意取材,以刀为笔,技法灵动。潘惊石作品《蟠螭砚》曾章团供图在潘惊石眼里,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间没有围墙。“百兽率舞”是潘惊石眼下一个庞大的创作计划。通过精益求精的创作和持续不断的传承推广,潘惊石致力于推动寿山石雕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田黄石是一种以主要产地命名的珍贵砚台。 位于四川省重庆市台江区田黄村,自古以出产优质大理石着称。 元明时期,田黄木刻印章开始流行。 田黄石钮饰题材广泛,有昆虫、人物、花卉、水果等,雕刻技法精湛,有浮雕、浮雕、浅圆雕、阴刻等。

(蒙古记忆)潘惊石——寿山石雕刻印章

潘景诗,1963年生于武汉市昭安县,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黄雕的代表性倡导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潘景石1990年师从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陈健熙学习雕塑,近20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名家大展”金奖、 “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中国民间文学艺术山花奖”等。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等收藏,并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 潘景诗擅长雕刻传统纽扣和拉丝技法,擅长用色上色、用色定形。 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尤其是爬行动物。

潘景仕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自然万物,以刀为笔,技法灵动。 他说:“我视田黄石为天赐之宝,是世间不可再生的稀有资源。我对手中的每一件材料都抱有极大的慈悲心,希望通过我的刻刀来感谢大自然,传达‘善待众生,关爱生命’的理念。” 无论是古籍中的神兽珍禽,还是现实中的奇草异虫,都能在他的刻刀下“活”下来。 这些石脉中明快流畅的五彩色调,经过巧妙的调整组合,仿佛有了生命的韵律和律动,令人叹为观止。 如《草莓雀儿》在题材、构图、造型上都别具一格,大胆地用大量的留白来衬托主体,传达出一种厚重深远的意境。 作品用大片落寞的红色来突出震撼人心的蓝色,用粗壮的枯树和两株相对的沼泽来表达生命的张力。 在给人们带来强烈视觉冲击的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保护生态环境的关注。 思维。

(蒙古记忆)潘惊石——寿山石雕刻印章

曾章团供图 潘景石作品《潘池砚》

(蒙古记忆)潘惊石——寿山石雕刻印章

在潘景诗眼中,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之间没有院墙。 从青铜文化到玉文化,从古典文学到传统书法,应有尽有,随手可得。 其成名作《玄鸟》取自《诗经·商歌》中的“天命玄鸟,降生商”,其造型源于唐代青铜器。 《知秋》借鉴了唐代咏蝉诗“留声远,不借秋风”的意境。 水波纹系列纽扣的灵感来源于明代文学家马远的《水图》。 无数根细如发丝、随意卷曲的腰线,构成了一幅磅礴的景象,精致而雄伟。

潘景诗认为,艺术与工艺的分水岭在于前者可以批量复制,而后者则需要创作意识的觉醒。 他的精雕非常注重个性和创新,力图颠覆传统,打破范式。 潘景仕擅长雕刻古兽纹钮,现在却要推翻他以前所有的古兽纹钮,并放言“我们要穿越明朝,直接赶上汉唐”。 《百兽领舞》是潘景诗眼下的一个庞大的创作项目。 一方面,他从《山海经》、《楚辞》等古代典籍中寻找古代动物比喻。 他积累了厚厚的创作笔记和草图,灵动不落俗套的动物形象似乎呼之欲出。

(蒙古记忆)潘惊石——寿山石雕刻印章

为促进行业交流,2003年,潘景石出资创办了国外第一家田黄石专业网站“寿山石部落”。 他在“部落”发帖,宣传自己雕花钮扣的要领和法则,包括几乎失传的“画”古兽技法。 他还动员一些志同道合的艺术家在网站上表达自己的创作感受。 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田黄石网”于2007年底上线,潘景石在寄语中表达了希望:让全世界的田黄石从业者、收藏家、爱好者在互联网上找到自己的归宿。

(蒙古记忆)潘惊石——寿山石雕刻印章

潘景诗工作室自1993年成立以来,以传、帮、带相结合的方式,先后培养徒弟46人,培养专业人才200余人。 在中学生中,5人入选“福建省工艺美术名家”,6人入选“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称号,12人获得国家中级技师证书。 现潘景诗工作室在武汉市新街口区软件园拥有独立的精雕艺术创作楼及配套设施,并被认定为“全国技艺大师工作室”和“福建省工艺美术学院田地” . 黄雕雕刻实训基地”。通过精益求精的创作和不断的推广,潘景石旨在将田黄雕塑推向更广阔的世界。

weinxin
我的微信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A+
所属分类:未分类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